隨著冬至時節的到來,氣溫逐日的下降,聖誕與春節的歡愉氣氛也日漸發酵,但是對於心臟病病患而言,這卻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冬季正是心臟病的好發時節,每當氣溫大幅度改變,急診便出現比往常更多的求診者,所以這是一個值得我們關心的問題。


 


中醫在預防醫學中提出了『治未病』的觀念,在疾病還沒有形成前,加以預防與治療,可以避免嚴重的後果。現今生活中,出現了許多慢性疾病,如何避免慢性疾病持續惡化,利用中藥與觀念來養生,是一個值得我們重視的方向。


 


一般而言,心臟的問題,少部份來自於先天遺傳因素,大部分是飲食沒有節制,或沒有均衡飲食,使血液中膽固醇和中性脂肪增加,損害血管。


 


其他方面則包括長期處於精神壓力緊張中、吸煙,缺少運動等,都是後天造成心臟疾病的原因之一。而當季節變化時,來自氣候中之大氣壓、溫度均處於極不平衡狀態會導致血管發生痙攣,引起心臟的發病。


中醫在心臟的保健與治療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有下列幾個方向:


 


◎體質調整


 


1.補肺氣→針對肺氣不足者:


 


肺,司呼吸而主一身之氣,若肺氣不足,宗氣化生乏源,則血液運行乏力,會出現胸悶,甚至呼吸困難的症狀。《本草備要》上記載人參“大補肺中元氣”,我們可以利用『人參』來改善心肺功能。


 


2.養心血→針對心血不足者:


 


心,主血脈而統一身之血,思慮過度時,心血暗耗,出現心悸,心煩,少寐,多夢,口唇色淡,面色少華,《本草備要》上記載當歸“苦溫助心散寒,可治心腹諸痛”我們可以利用『當歸』補血和血,促進血液循環。


 


3.滋腎陰→針對腎陰不足者:


 


中醫腎主藏精,婦女朋友在停經之後,失去女性荷爾蒙的保護,冠狀動脈硬化機率增高,中醫理論認為腎中精氣衰少,出現腎陰不足的現象,包括內熱、眩暈、胸悶痛、心悸、盜汗、耳鳴、腰膝酸軟《本草備要》上記載地黃“滋腎水,補真陰,填骨髓,生精血”,我們可以利用『地黃』滋水降火,保護心臟血管。


 


◎去除心臟病“潛在危險因子”


 


1.去除痰濕:


 


由於飲食上過度豐盛,嗜食油膩,容易讓人體痰濕內蘊,會有痰多,胸膈痞悶,頭暈,目眩,失眠不安,咳嗽氣喘,胸痛等症狀,我們利用中藥來健脾利濕,去除痰濕,亦可達到“降脂”的效果。


2.去除瘀血:


 


當身體血行不暢,心血瘀阻,心脈不通,症狀會有胸悶,胸痛,而以刺痛為特點,我們利用中藥來養血活血,去除瘀血亦可達到“降低血液粘滯性”的效果。


 


最後,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想好好照顧您的心臟,以下『食療養生方』供您參考:


 


1.杞菊茶


枸杞10克,菊花3克,生山楂片15克,草決明15克,適合血脂肪過高的病人,可以預防動脈粥狀硬化。


 


2.桂圓棗仁茶


茯苓10克,桂圓肉15克,酸棗仁30克,共煮成湯,去渣後,加入銀耳30克,冰糖適量,適合心神不寧,睡眠不佳,心律不整,四肢微腫的病人。


 


3.生脈飲


黨參12克,麥門冬12克,五味子6克,適合氣陰兩虛的病人,表現出心悸,口乾舌燥,舌紅少津。


 


4.人參粥


人參鬚3克,粳米60克,煮成粥,適合肺氣不足的病人,表現出胸悶,呼吸喘促,氣短精神疲乏,懶言音低。

本文作者【中山醫學大學 中西整合醫療科/彭昱憲醫師】


 

                        文章內容取自於網路


                           侵權時請告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雪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