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充分認識生食,把健康食材吃下肚,並瞭解因生食而可能帶來對身體的傷害。



隨著飲食習慣的西化,販賣生食的商店林立,生菜沙拉、精力湯等已蔚為風尚,不僅注重養生的長者,連許多年輕人都開始追隨生食的腳步,不過生食真的有益身體健康嗎?究竟是養生還是迷思?亦或是商人為了賺錢的噱頭而已?



認識生食



生食飲食的觀念,是源於美國安.威格摩爾(Ann Wigmore)博士,由於安博士長期患有嚴重的關節炎、偏頭痛等疾病,靠著生食而痊癒,於是在美國波士頓成立「自然生食健康中心」, 吸引許多病人前往學習,期盼也藉由相同的方法,脫離病痛,於是生食的概念散佈到各國。 現在普遍流行於上班族之間,混合水果、蔬菜、芽菜、堅果以及海藻類的強力營養湯(又稱精力湯), 也是安博士所研發,是一種稱為「無病強身、有病治病」功效的生命增補劑。



生食最初的做法,是以完全不經烹煮的蔬菜、水果、種子、堅果類等食物為主,完整保留食物中的酵素及營養,雖然也有魚蝦等醃製生食,但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蛋白質的重要攝取來源是豆類,但是含有豆類皂素的扁豆、荷蘭豆、黃豆、四季豆,屬於有毒物質,不宜生吃,否則可能會引起腹瀉或腸胃發炎。





藉由生食攝取更多蔬果養分



生食飲食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藉此攝取更多的蔬果養分,改變國人蔬果攝取不足的問題;而且蔬果一旦經過加熱,便容易流失含量最豐富的的原始營養素及酵素,藉著生食可保留維他命C、 蛋白質,或是水溶性的維生素B群及葉酸。



肥胖向來是國人非常傷腦筋的問題,未經烹煮的新鮮蔬果體積較大,吃進肚子裡,較具飽足感,也因此會吃得少,攝取的熱量相對就低,而達到瘦身效果,這就是常聽到的「生食瘦身法」。此外,蔬果富含鉀元素,可降低血壓,而其豐富的纖維質,則可促進排便順暢、降低膽固醇、延緩血糖的升高及預防大腸癌。



不僅如此,由於國人喜歡的飲食習慣通常是湯湯水水,生食可避免烹煮過程中,加入許多對身體不健康的油、鹽、醬等人工調味品,減少身體的負擔。



安全食材不易取得 



雖然生食有不少優點,但也必須認識其缺點,以免吃下肚危害健康。



由於生食熱量較低,完全生食者容易發生熱量不足的問題,尤其體重原本就過輕的人,更要注意,例如女性太瘦,便可能會發生經期不規則等問題。而且食物未經烹煮,口味比較差,原本食慾較差的人,便難以下嚥,也因此有慢性疾病,例如腎臟病、痛風等患者,或者是孕婦、兒童,都不適合完全生食,有可能會造成營養不足或疾病惡化。



如果採用生食,必須注意食材的來源及清洗、製程等衛生問題,畢竟安全衛生無虞的生食食材取得不易,即使是有機農場,也很難保證完全無污染,因為隨著土壤、空氣、風、地下水或下雨而來的農藥、重金屬、染料及廢料等各種汙染,都有可能污染有機蔬果。殘留在蔬果上面的蟲卵、微生物與農藥,無法藉由烹煮過程殺死,以及利用高熱破壞農藥化學結構,一但吃下肚,就有可能會農藥中毒或腸道傳染病,建議食用前多清洗幾次。



此外,由於蔬菜的纖維比較粗,患有十二指腸潰瘍、胃發炎或是腸胃敏感者,最好避免生食蔬菜。



適時補充營養 



完全生食者較易發生營養不均衡的問題,例如維他命 B12、B2,大多存在動物性食物中,所以全生食者容易缺乏,建議可以每天吃一顆健素糖,或者早上吃加了維他命 B12的玉米脆片來補充;而維他命B2的缺乏,則要多喝牛奶、豆類以及乳製品。



因來自動物性食物的鐵質較好吸收,所以全生食者也容易缺乏鐵質,可以多吃菠菜、莧菜、紅鳳菜、青江菜等;此外,多吃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 例如柑橘類、芭樂、奇異果,會讓植物性鐵質更好吸收。



 而藏在肝臟、肉類、蛋、海鮮等食品中的鋅,也是全生食者也很容易缺乏的營養素,可以多吃五穀雜糧、小麥胚芽、燕麥片、南瓜籽等來補充。 



全生食者會攝取很多的纖維、植酸及草酸,這些成分會降低鈣質的吸收,因而骨質密度低 ,促成骨質疏鬆症。因此,可吃蛋、牛奶或多食用植物性的黑芝麻糊、深綠色蔬菜、豆製品等食物來補充。

本文作者【文∕王御風 諮詢∕陳韻帆(榮新診所營養師)】
本文由【全民健康保險雙月刊第93期】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雪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