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雲芳、張雅雯】

「到大病院去看卡好啦!」時常聽到老一輩的婆婆阿姨這麼說,
有病就跑大醫院,是正確的嗎?
在住家社區,讓家庭醫師為您建立完整病歷,
其實可能更貼近你的健康。


一位北科大的學生得了感冒,沒有到大醫院掛號,而是到住家附近的家庭醫學科診所就診,開業20多年的林青穀醫師發現這位同學臉色蒼白,憑經驗判斷,應該不只是感冒,於是詢問是否要抽血檢查,結果報告出來是「再生不良性貧血」,白血球、血紅素都偏低,立刻轉診到台大醫院進行治療,經過骨髓移植後,病情痊癒。

林青穀表示小型診所的醫師只要受到專業及全科的醫學訓練,看診能力絕對不輸大醫院醫師,尤其是家庭醫學科的醫師,所要學習的醫學範圍更是包羅萬象,還需要經常進修,且他們也知道自己不是次專科醫師,反而會與大醫院及次專科診所合作,替民眾的健康把關。

為什麼人人都愛自己當醫生?

在台灣,有相當多的民眾沒有看家醫科的觀念,生了病,常會自己當起醫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李秉翰舉例,有人因為腰背痛,自行猜測可能是骨刺,就跑去大醫院看骨科,照過片子後,醫師認為不過是輕微發炎,就開了止痛藥;但疼痛沒有消失,又掛腎臟科的號,但腎臟科醫師表示,這不屬於腎臟病,無法診治;無奈之餘,只好到附近很多人推薦的家醫科診所掛號。該名醫師受過完整的訓練,從病史、家族史開始細心問診,又經理學、超音波確切地檢查後,發現是膽囊結石引起膽囊發炎,使用抗生素治療後,背痛問題完全康復。

身體病痛解決了,但整個醫療資源浪費的問題並沒有消失。如果民眾在背痛的第一時間就直接前往住家附近的家庭醫學科看診,而不是猜測病情就醫,不僅能即時治癒病痛,病人也不用到大醫院胡亂掛診,浪費就醫時間及門診費用,即便有些病情需要專科醫生詳細檢查,也可透過轉診制度讓病人得到最快速的治療。

九成的小病
小診所可滿足需求


據統計,約90%以上的病是屬於無立即性致命的小病,小型醫院及診所可立即處理,除非是車禍造成嚴重意外傷害、重症疾病、罕見疾病,才一定要藉助大醫院的完整設備及醫師會診治療。
多數人都瞭解,落實基層轉診制度,才能讓健保制度擺脫財務危機永續經營,然而事實上,只要到大醫院走一遭,民眾似乎不太買小病到小醫院看病的帳,到大醫院看小病的情況依然很多,反正診所看病跟大醫院花的錢差不多,大醫院設備好、儀器新,開藥天數又多,還有名醫看診,選擇大醫院似乎較安心。而政府不但未能鼓勵病患要在基層診所看病,衛生署還因醫院掛號費差異問題,要求各醫療院所自99年7月1日起調降門診掛號費,李秉翰認為,該政策和變相鼓勵民眾濫用醫療資源無異,健保豈能不年年增加保費,又如何不會破產?

適得其所
民眾才能獲得全人照顧


「大病到大醫院看,小病到小醫院看」的真正涵義,是讓大多數的小病透過基層院所的診療獲得良好照顧,而急重症及罕見疾病能夠經由轉診,充分利用大醫院先進的設備與醫療儀器,讓全民能夠適得其所,獲得「全人照顧」的醫療品質。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常務理事王三郎亦表示,本身就是家庭醫師之一,學習如何「全人照顧」,也就是不侷限只看自己的專科項目,同時能在預防篩檢、就醫諮詢等事項提供建議,所以全家不論男女老少,如果能夠與一家基層診所建立起家庭醫師的關係,至少有一個專業的諮詢對象,看錯科的機率會降低很多。

由第一線基層醫師負起照顧民眾健康的守門員角色,就會減少民眾生病後,一窩蜂跑去大醫院,人云亦云地掛錯科,延誤看診的風險,甚至可降低家人因生病,不知要看哪一個醫院或哪一科的焦慮。

為此,李秉翰提出建議,首先要增加基層家庭醫師的人數,擔任民眾健康守護者,如果不是透過基層醫師轉診的病人到大醫院就診,需提高自付差額。這樣也能回饋那些以運動、健康飲食獲取健康,少用健保資源的民眾,讓他們得以享有少繳保費或免費健檢的實質優惠。
若未來全面落實家庭醫師制度,民眾可自行到臨近熟悉的內科、家庭醫學科表達希望便利性、親切性的全人照護,這種由民眾主動、積極的要求,也能更落實照顧。

(※精采完整內文請見《大家健康雜誌》285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雪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