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時代】請相信,每個孩子天生都是藝術家!


【關於本專欄】多重身份、多元題材,從樂活、環保、親子教養到公益、旅遊,抱持著別煩惱過去、擔心未來的生活哲學,人氣部落客李偉文的網路專欄與您快樂分享,聰明過日子。




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李偉文


2010/04 康健雜誌 4月份網路專欄



在全球化高度競爭之下,當一切東西都同樣地又便宜又好用時,講究美感與藝術的設計,重新又被重視,包括最近這些年台灣各界人士不斷提到的要將工業生產製造轉型為文化創意產業,大概也因為如此,美術班或各種藝術展覽,都吸引了大批家長帶著孩子進行美術教育。


可是我覺得世界著名的畫作或藝術品,固然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象徵,在歷史或文化上有重要的價值,但是對於年幼的孩子在培養美感教育而言,並不見得是適切的工具。


當一大堆學生擠在梵谷的畫前面時,或許沒有想到梵谷本人曾經這麼說:「人應該去聆聽自然的語言,而不是畫家的語言,對真實事物本身的感受要比對畫作的感受要多得多了。


曾經擔任台灣第一位文化局長的龍應台女士也這麼提醒:「要教孩子對美有感覺,一定要把他從美術教室拉出來,帶到大自然去,讓他看見葉子的顏色。他會看到陽光照射的正面是一種綠,背面是另一種綠,那不是你在美術教室裏頭用顏色可以教得了的。」長期從事美術教育的詩人畫家席慕蓉老師也表示:「美術課的目的並不是畫一張單純的圖畫,而是讓孩子擁有一顆柔軟又敏銳的心,透過這顆心他才能充滿自信的走進這個世界,能夠領略和欣賞生活裏種種奇妙有趣和美麗的現象。」

 的確,不管美「術」或藝「術」,那個屬於技術方面的訓練其實是簡單的,真正重要的是屬於「美感」與「胸懷」那不可言傳的經驗。

 讓孩子接近大自然,在自然中玩耍與成長,大自然所可以帶給孩子的,絕不只是表面的色彩與線條而已,在花開花落月圓月缺四季循環中,有一種無窮的生命與力量的展現,當孩子面對浩瀚的星空或登高望遠而有所遐想,這就是胸懷的養成。


美感是一種經驗,不需要教,其實也無法用言語傳授。讓孩子沒有壓力的在自然裏玩耍漫遊,讓他們蹲下來看著綠葉上的瓢蟲,紅色身體上的黑點,或者摸到不同樹木不同質感的樹皮,看到天空中的浮雲,飛越千里而來的候鳥,河溪中的魚蟹,樹上飄落的枯葉,每個觸動孩子的感受,就是可以陪伴他們一生的美感經驗。


這些經驗的獲得,並不需要長途跋涉到國家公園或自然保護區,只要有個安靜不急躁的心境,住家附近的小公園,甚至是自家陽台的幾個盆栽之間,就有機會獲得這種感受。


畫出蒙娜麗莎的歐洲文藝復興全才,達文西曾提醒大家:「人的五種感官,掌握了人的靈魂」,可惜現代人的感官早已遲純,整天待在幾乎全是人造沒有生命的環境中生活,整個思緒精神都淹沒在排山倒海而來的文字與電子圖像的資訊大海中,我們已經離真實世界愈來愈遙遠。


上了學的孩子整天上課與補習,已無暇關心考試之外的事,不再感受到有風有花香有鳥鳴的真實世界,也無法發展出帶給生命熱情的興趣,連帶也就失去了對美好事物、對生命的感覺。


其實感受能力的提升除了能夠幫助孩子欣賞美的事物,還能夠有效加強他們的學習能力,甚至發現自己的潛能與天賦。


因此,美術教育最好的教室,或許就是一片草地,一個森林,一條溪流。印度詩人泰戈爾在得到諾貝爾獎後,用獎金成立了泰戈爾大學,那是一所森林大學,回到印度傳統在菩提樹下上課的精神。

 每個家長在想給孩子實施什麼藝術教育時,千萬要記得畢卡索所說的:「每個孩子天生都是藝術家,問題是在他長大過程中怎麼保持下去,不被大人給毀了!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雪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