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取自於網路
侵權時請告之
<table style="WIDTH: 562px; HEIGHT: 374px" border=0 cellPadding=25 background=http://pcdn1.rimg.tw/photos/2578961_y762l15_l.gif align=center>
<tbody>
<tr>
<td>
<table border=0 cellPadding=3 background=http://pcdn1.rimg.tw/photos/1350517_12xmwti_s.gif align=center>
<tbody>
<tr>
<td>
<table id=table5 border=0 width="100%" background=http://pcdn1.rimg.tw/photos/2268363_f9zl8d9_l.gif bgColor=#000000>
<tbody>
<tr>
<td>
<div style="FILTER: Alpha(opacity=100,style=4); WIDTH: 562px; BACKGROUND: url(http://pcdn1.rimg.tw/photos/2636495_6372ikt_l.gif); HEIGHT: 374px"><font color=#006699><embed height=374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idth=562 src=http://6.blog.xuite.net/6/4/8/d/23986147/blog_2061330/dv/33028361/33028361_1.swf wmode="transparent" allowscriptaccess="never"></embed> </font></div>
<div id=table1><embed style="POSITION: absolute; WIDTH: 562px; HEIGHT: 800px; TOP: 250px; LEFT: 100px" height=374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idth=374 src=http://i593.photobucket.com/albums/tt14/plokijuhyg/swf/201111661.swf wmode="transparent" allowscriptaccess="never">
<div></div>
<center>
<center><span style="FONT-FAMILY: 標楷體; COLOR: #ffccff; FONT-SIZE: 16pt" lang=EN-US><font color=#75200f>
<div id=contentarticle_name>作者 / 李宜蓁</div>
<div id=contentarticle_time>第 <span class=unlinkKeyword><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00008b" color=#ffffff>036</font></span> 期 封面故事 | 出版日期:2012/06/30</div>
<table class=t_msg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1>
<tbody>
<tr>
<td style="PADDING-TOP: 10px" class=line height="100%" vAlign=top>
<div style="FONT-SIZE: 16px"><font color=#407f00>
<p><font size=5><strong></strong></font></p>
</font></div></td></tr></tbody></table>
<p id=abs class=article><em>當你好不容易想要斷,讓孩子自己來,孩子卻不願意,使出哀兵之計跟你耍賴,怎麼辦?<br></em></p>
<p id=ft class=article jQuery1342058089318="22"> 每當小一開學,會見到一些抽抽噎噎不肯進校門的孩子,肩揹書包水壺忙著安撫的父母。習慣被呵護的孩子忽然接下「從此好好照顧自己」的責任單,開始學著管理自己的物品,渴要喝水、冷得穿衣,跟人吵架要想辦法解決,上課聽不懂要舉手。<br> 專家都說,進入小學是小孩走向獨立的重要關鍵時刻。因為小學代表一個更大的社會,老師也無法像幼稚園那樣花很多心力在某一個孩子身上。因此包括人際、學習和生活自理各個層面,孩子會有點像被趕鴨子上架,被迫走入獨立自主的進階關卡。<br> 偏偏有些父母捨不得孩子這麼快長大。為了表達源源不絕的父母之愛,搶著幫孩子做他們已經會或應該自己來的事情,如幫忙刷牙、餵吃飯、整理書包、綁鞋帶;為了搶快、求效率,攔截阻斷了孩子應有的學習歷程,如代寫作業、幫忙洗澡、分擔家事;為了確保孩子不被帶壞,直接下指導棋說不能與誰誰誰當朋友;為了怕孩子被欺負,見到黑影就開槍,同學只是不小心走路撞到孩子就說人家霸凌;為了不想讓孩子被處罰、替他們扛責任,打電話跟老師說孩子遲到是因為你忘記叫他起床;為了不想讓孩子討厭你,只要他們一哭鬧就棄械投降,把界限丟到九霄雲外。<br><br>家有小學生的放手四大挑戰<br> 其實,在小學生學習獨立的同時,家長也必須同步調整自己的角色,從事事代勞的保母,轉成只引導不出手的教練。這條轉變之路並不簡單,孩子會使出哀兵之計,撒嬌耍賴,讓你們心甘情願做牛做馬。因此,小學生父母特別需要堅定心志,釐清此時父母的四大挑戰:<br><br>挑戰一 省麻煩,乾脆我來比較快<br> 小學生的作息比幼稚園嚴格又複雜許多,家長容易奔波於校園、安親班和才藝補習班之間,迷失在起床、上學、寫作業、洗澡、睡覺等關卡上。為了趕上每一個行程,表面上看起來,父母幫忙餵飯穿衣當然比較快,但長期看來,父母每天得在已經很緊的行程裡再加一筆餵飯穿衣,其實是把該交出去的責任又拿回自己身上。諮商心理師楊文麗說,「急」並不會幫助孩子自立,孩子從零開始學習一件新事物當然需要時間。剛開始父母必須有意識的耐心等待,讓孩子確實理解哪些事情是他們的責任。<br><br>挑戰二 求整齊、清潔的焦慮<br> 繪本作家徐玫怡每天去接兒子小福放學時,親眼目睹一群小男生從教室衝出來後,紛紛帥氣的把書包摔到地上開始爬竿,她就從此打消幫他買高級護脊書包的念頭了。小男生就是有把自己從白帥帥搞到髒兮兮的神奇力量。這個時期的孩子還在他律轉自律的階段,粗心、丟三落四是常態,不需過度責罵。親職專家楊俐容說,父母應該及早體認並接受孩子天生的特質。比如孩子是混亂型,讓人看了就想發飆,但房間亂七八糟到底有多嚴重,父母可以幫孩子設立一個停損點,例如:「不可在房間吃東西生蟑螂」。只要不影響到家人,在停損點之內統統「斷」,眼不見為淨,把自己對整齊清潔的高標焦慮收回來,不再徒增親子衝突。<br><br>挑戰三 怕孩子討厭我<br> 現代父母跟孩子相處時間少,常出現補償心態:只要跟孩子在一起就儘量滿足他們、不起衝突,怕失去他們的愛。然而,有這種想法的父母很快會嚐到孩子變成小霸王的惡果。《為孩子立界線》一書指出,孩子容易因此得到不當的管教,學會了「把愛收走,就可以得到想要的」。孩子對父母的愛不需要用這種方式來確保,當父母就是得勇於忍受孩子對你給他界限的抱怨。切記,父母不是在和一個同伴建立合夥關係,而是準備跟對界限沒有半點興趣的人開戰。父母的功課不是巴結、迎合孩子,而是給他們方向和能力。<br><br>挑戰四 無法堅守界限<br> 其實界限挑戰的對象是大人,小孩會不斷要求到父母讓步為止。因此父母要做的是比孩子再多堅持一次。別因為大人的情緒化或在乎別人眼光而退縮,界限的存在是為了讓孩子自立,這個動機切不可忘。<br> 無法堅守界限的原因之一是大人也必須付出某些代價,度過艱難的習慣養成期。親職作家陳安儀的兩個小孩剛升小學時,她必須花上半年甚至一年培養他們寫功課的習慣,第一個月尤其累人,孩子坐不住得馬上想法子,坐在旁邊的她也不能做自己的事,必須盯著進度走。而為了讓孩子準時十點睡覺,她更是九點就得壓著他們上床。<br><br>放手並不代表「完全不管」<br>專家也建議,小學生父母放手時,必須提供以下的必要協助。<br>1 提供適當的環境:要建立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把毛巾架、牙刷、牙膏、鏡子放在孩子伸手可及之處,清楚分類好衣櫃的隔間。孩子在短時間內上手,可增加成就感。<br>2 選適當的時機:當父母要訓練孩子自立,得避開孩子壓力大的時間點,比如搬家、轉學或大型考試前,讓孩子有充裕的心力面對放手的挑戰。<br>3 給技巧和能力:告訴混亂的孩子「趕快收房間」沒有用,父母要親自示範,比如先拿箱子把書籍、衣物分類,再一類一類歸位。若孩子的社會科敗在不會劃重點,除了告訴他們「劃重點」是關鍵之外,請教老師或拿參考書協助,親自教他們怎麼劃重點。<br>4 給剛剛好的協助:楊俐容建議,不管是忙碌的父母、貼心的阿嬤或是傭人,都只能提供孩子所做不到的協助;人力性質定位在支援而非取代,讓孩子每次都做自己可以做的事。<br> 孩子上小學後,父母走過了新手父母階段的新鮮感,最容易感受到的情緒是「疲憊」。將孩子安頓到新的人生階段後,自己的事業也需要加足馬力衝刺。事業成就若往上爬升,勢必花更多時間去經營,事業也可能停頓在某一點,內心也必須有所調適面對。這時孩子的教養特別需要夫妻兩人培養共識,並建立育兒主見,排除外在壓力與無謂的比較。<br> 親職作家番紅花說,愈小的孩子愈好教,與孩子抗戰是長期的工作。她見過許多親子爭戰,其實是來自母親沒有安頓好自己的情緒壓力所致。當她又開始為某件事忍不住對孩子碎唸時,她會提醒自己走到教養的瓶頸,代表她拒絕思考新的方法。母親的心神體力有限,要經常靜下心來釐清調整教養方向,希望孩子在幾年後擁有怎樣的生活能力,就給自己和孩子幾年的時間去養成。這幾年內務必意志堅定,儘量相信孩子、愛孩子,往往他們真的可以做得到。<br></p>
<div style="FILTER: Alpha(opacity=100,style=3); WIDTH: 562px; BACKGROUND: url(http://pcdn1.rimg.tw/photos/2636495_6372ikt_l.gif); HEIGHT: 374px"><font color=#006699><embed height=374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idth=562 src=http://6.blog.xuite.net/6/4/8/d/23986147/blog_2061330/dv/33028361/33028361_1.swf wmode="transparent" allowscriptaccess="never"></embed> </font></div></font></span></center></center></div></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p> </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tw.myblog.yahoo.com/wendy0604@kimo.com" target=blank><font color=#ff0000 size=2 face=標楷體><strong><img style="WIDTH: 213px; HEIGHT: 244px" border=0 alt="""""" src="http://2.share.photo.xuite.net/a09301314/123ff17/4815822/206216265_x.jpg" ?? /></strong></font></a></p>
<p align=center>文章內容取自於網路</p>
<p align=center>侵權時請告之</p>
<p> </p>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