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醇是類似腎上腺素的一種人造醇類藥物,也可說是荷爾蒙,有類似 腎上腺素的作用,卻與腎上腺素的作用不一樣。它可使人產生興奮、亢 奮的作用,食慾變好,精神變好,青春期的人吃了還容易長痘痘,失眠 的人吃了容易睡不著,體力不好的人吃了變得充滿活力;它會反饋性的 抑制下視丘與腦下垂體,使人體正常荷爾蒙分泌減少,因此吃多了會干 擾正常月經周期。但它最主藥的臨床作用是用來抑制發炎反應,因為效 果實在是太好了,因此在發明之初就被稱為「仙丹」。 類固醇可使白 血球製造的發炎反應幾乎完全消失,因此身體上任何炎症反應,只要用 了類固醇,就不再發炎,什麼關節痛、氣喘、咳嗽,幾乎是一吃就好, 但只是抑制發炎反應,因此藥效一過,所有的症狀重新返出,稱為反跳 現象,所以類固醇的使用要一直用,如果有機會症狀緩解,才可能減藥 或停藥。 類固醇最常用在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炎反應,如關節痛、蛋白 尿、肌肉疼痛等,但有些人對類固醇有過敏的反應,如一吃就睡不著、 口乾舌燥、食慾變得超好、急遽肥胖等問題,此時西藥可用抗癌類免疫 抑制劑去平衡,一方面降低類固醇使用量,避免類固醇產生月亮臉、水 牛肩等脂肪移轉的問題,一方面此類抗癌藥可抑制身體的亢奮反映,讓 生理運作回歸正常。中醫認為類固醇比較熱,常引發肺胃腎之火,最好 的平衡藥物就是知母,它可消解類固醇的燥性,讓病人感覺較為舒適。 類固醇會使結締組織較為鬆脆,因此服用久了,皮膚會變薄,像一張透 明紙,一捅就破的感覺;胃黏膜也會變薄,失去正常情況下對胃酸與胃 蛋白酶的抵抗性,容易產生胃痛、胃潰瘍,尤其是氟化類固醇(甲基類 固醇),此現象尤為明顯。避免之道就是改用非氟化類固醇,直接停用 類固醇更好,胃痛的給予制酸劑,中藥常用的有如海螵蛸、海蛤粉、瓦 楞子等等,可中和胃酸,並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
|
。◕‿◕。歡迎你的到來.....有緣來相聚....。◕‿◕。
- Jun 15 Wed 2011 12:51
類固醇的作用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