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袁明琦/台安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
報載某病患半年內兩次心臟病發,心肌梗塞需要心導管緊急治療,最後還是發生憾事。醫院自認已盡力,家屬不能諒解,官司仍在纏訟,三敗俱傷。
心臟病乃國人除了癌症以外,十大死亡原因之主因。一旦確診有心血管疾病,或已在接受治療,請您及家人務必注意,預防重於治療,千萬別等心肌再度梗塞,才怨嘆怎麼又是我。
1.按時服藥,要清楚了解每一種藥物的藥性及最佳服用時間,更要知道可能的副作用,以免沒幫到身體,反而造成更多傷害。
2.有效掌控可能導致心血管動脈硬化之原因,血壓、血糖、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及好、壞膽固醇等,務必清楚知道自我標準值在那,長期且定期監控。一本記事本,清楚記錄各項變化,千萬別只是一句「還好」草草帶過;更不能只單靠到醫院時臨時測量的數據,就沾沾自喜或懷憂喪志。
3.作息要調整,心血管疾病惡化之原因為生活壓力、睡眠品質差及吸菸等惡習,不積極更改,心臟及血管長期處在緊繃狀態,非但無法自癒,還會惡化。
4.多運動,運動有助於血液循環,可避免血液中雜質囤積,更可促進新陳代謝。就算不能激烈運動,也要慢跑或快走等,養成有氧運動習慣。
5.慎選保健食品,對心血管有幫助的食品,從魚油、維他命到紅酒等比比皆,請不要盲從,適當補充。否則,身體基本機能、防衛機制反被外來食品取代,抵抗力將更虛弱。
6.定期複診或健檢,請不要只是到大醫院看名醫或僅相信昂貴儀器檢查,重點應放在醫師是否詳細看待患者所提供的自我管理數據、協助分析各項檢查結果、給予足夠時間發問,以及衛教等。
心臟血管疾病雖然來得突然,但只要管控得宜,是可以預防及治療的疾病。
<小編的話>
心血管疾病是令人無法忽視的致命疾病,而且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今年冬天特別寒冷,許多已有心血管宿疾的患者,因為溫差過大猝死的悲劇時有所聞,這些猝死者除老年人之外,也有許多正值壯年的例子,大家真的要特別正視這個現象。
所有疾病當中最容易讓人急速死亡的就是心臟病與中風了,而且男女都不例外,心臟病與中風在發生前,心臟血管系統體內多半都已經有一些變化先發生,這包括像血壓、血脂肪含量、三酸甘油脂含量以及膽固醇含量過高..等,心臟病患者需要嚴格控制飲食,大部分心臟病患者的建議飲食最主要目的就是降低膽固醇,但其實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飲食上除了控制膽固醇之外,還有其他需要注意的。
報導所提及的保健食品中,最熱門的大概就是魚油了。1970年代有個非常重要的研究發現,就是Omega-3會延緩血液凝塊的形成,Omega-3以深海魚含量最為豐富,這也是愛斯基摩人心臟病罹患率極低的原因。
Omega-3除了可以從降低膽固醇來控制改善心血管疾病之外,同時也能穩定心跳,降低因心律不整猝死的危險,另外,對於降低血脂肪、穩定血糖等功效也已有研究證實,除功用廣泛之外,再加上沒有任何副作用,也因此,魚油在保健食品市場上相當熱門。
雖然Omega-3好處多多,但小編還是要特別提醒,心臟病患者在服用深海魚油這類保健食品時,有些重點要特別注意。
1. 保健食品的品質
舉凡原料來源、吸收率、濃度、是否有額外人工添加成份都是要特別注意的。要檢視原料來源是否安全無虞、是否通過農藥、重金屬檢測,濃度是否精純,最重要的是吸收率是否夠高,否則花了大錢,吃了吸收率不佳的產品,多花冤枉錢又收不到保養效果,就是一種浪費了。
2. 所服用藥物與保健食品是否有加乘或抗詰作用
多數心血管疾病患者都會遵循醫囑服用藥物,但有些藥物本身的作用或副作用,會與你在吃的保健食品產生化學變化,例如抗凝血劑可邁丁(俗稱香豆素)就會與維生素K產生抗詰作用,服用時一定要養成先詢問醫師的習慣,以免引發其他副作用。
3. 保健食品只是輔助作用
這是很重要的觀念,保健食品僅只是輔助角色,用於補充日常飲食營養的不足,任何保養身體的方法都需要回歸到「平衡」的觀念,人體本身就存在各種防禦的生理機制,保健食品只是輔助作用,不可能替代身體這種自然的機制,若飲食及生活習慣不能從根本改善,即便吃再多的保健食品都不可能帶來健康。
4. 定量吃、持續吃,而非一次吃、大量吃
保健食品作為日常營養補充一定要持續定量,而不是一覺得有症狀就大量吃,吃完之後就停止,這樣反而會對身體的代謝機能造成負擔,引發其他疾病。
心血管疾病的嚴重性發作得令人措手不及,總是造成許多遺憾,歸咎原因在於大家往往忽視身體的小症狀,飲食及生活習慣也毫無節制,保養已不只是老年人的事,不但要趁早,還要持續,最重要的是,有病一定要就醫,千萬不要把保健食品當成藥來吃,才能避免遺憾發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