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何買到能安心下肚的加工肉?




現代生活很難避開加工肉品,有沒有實際的方法告訴我:怎麼買?




文.謝曉雲


 



不論從健康或營養的角度來看,加工食品都不會是醫生、營養專家們推薦的食物,原因不外乎加工過程會讓食物原有的營養素流失大半,再者,各種食品添加物又有致病的疑慮。


但是,現代人速食、頻繁外食的生活型態──早上到早餐店外帶三明治、中午在自助餐店打包便當,下班回到家,煮10粒冷凍水餃、微波一盒火腿蛋炒飯就解決晚餐,顯然很難完全避開加工肉品。


當然,沒有人希望自己吃到病死豬做的熱狗、漢堡,也不想把加了過量致癌物的香腸往嘴裡送,可是消費者總不能每次都把買回來的東西先送去驗一驗再吃,有什麼實際的方法能保障自身吃的安全?


我們匯集專家給的建議如下:


■選擇有認證、信譽良好的品牌肉品。


CAS認證和品牌產品也許不一定百分之百安全,但能提供基本的保障,或至少在產品出問題時,消費者知道找誰負責。


■少吃、少買不清楚來源的加工肉品。


路邊便當、攤販賣的烤香腸、早餐車三明治夾的火腿、培根從哪裡來、哪一間工廠製造、是否合乎衛生安全標準,消費者很難得知;肉攤自製的香腸、流動攤販出售低價散裝的肉酥、肉乾等,通常也很少受到管理和監督,消費者吃下這些來源不明的加工肉品,自然要承擔比較高的衛生安全風險。



■小心選擇乳化類(絞碎)的加工肉品


熱狗、貢丸、漢堡肉或其他比較細碎的加工肉品,如肉酥,使用病死豬、過期肉等不良原料肉製作的可能性較高,尤其加了大量調味品之後,一般人很難分辨品質良窳,購買這些產品時更須小心注意。


■少買半調理食品


賣場或超市一般會把快要到期的冷藏肉調味做成黑胡椒肉絲、糖醋排骨等半調理食品,有些甚至可能拿過期的肉調味、裹粉油炸後再販售,讓消費者無法辨別肉品的新鮮度,因此,建議少買這一類調理食品。


半調理食品買回家之後,最好當餐、當天就烹調吃掉,不宜再存放,以免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


■購買之前,先看清楚產品包裝的標示。


尤其是成分、保存方法、保存期限等重要資訊,標示是否完整。雖然標示有可能與事實不符,但至少願意仔細明白標示的廠商,比那些標得不清不楚的廠商要負責任一些。


■觀察產品的包裝內有沒有液體滲出。


尤其液體呈現混濁不清時,表示品質可能已經變異;香腸、熱狗、火腿等顏色若是特別紅艷,可能添加過量的硝酸鹽,或是添加較多色素,這些最好不要購買。


■注意販售地點的環境衛生條件及溫度控制。


冷藏展示櫃的溫度最好維持攝氏4度以下。一般管理良好的超市或賣場的冷藏櫃上應該置有溫度計,定時檢查溫度並做紀錄,比較能避免產品保存不當而提早變質。




聰明吃香腸有訣竅

不只挑選產品要注意,如何適量、適時吃加工肉品更為重要,這樣才能為自己減少損及健康的風險,吃起來也不必覺得壓力很大。


聰明吃法一 不要每天吃,每週不超過3次。


原因:加工肉品的熱量高、脂肪多。


為了使口感滑順、不乾澀,加工肉品在製作時都會添加一定比例的脂肪。


一般高品質產品的脂肪比例不會超過30%,但是低價品通常會「偷工減料」,含肉比例可能不到一半,而改為添加較多的脂肪及澱粉等來充數。


根據董氏基金會的資料指出,一般人常吃的加工肉品,如香腸、熱狗、培根、貢丸、肉鬆等,油脂含量都高得嚇人,佔熱量來源的60~85%,絕對是應該淺嚐即止的高脂肪食物。


尤其需要限制熱量和油脂的肥胖及慢性病患者,偶爾年節應景打牙祭無妨,但可不要把加工肉品變成每天必備的食物。


聰明吃法二吃火腿、香腸、培根時不喝優酪乳、吃魷魚


原因:亞硝酸鹽和乳酸、胺類食物混吃,會加速形成亞硝胺,大大增加致癌風險。


含胺的食物主要為海產類食物,例如鱈魚、秋刀魚、干貝、鯖魚、鯷魚、章魚、蝦米、魷魚乾等。另外,一些熟成的硬起司中也含有很多胺類物質。這些東西應該儘量避免和加了亞硝酸鹽的食物一起吃。



聰明吃法三 少用炸、煎、烤等方式烹調加工肉品,改為水煮、清蒸或微波。


原因:水煮等烹調方式會生成比較少的亞硝胺,比炸、煎、烤安全一些。


聰明吃法四吃香腸搭配蔥、大蒜、茶、多C水果


原因:各種辛香料是很好的抗癌食物,而茶裡面含的多酚類抗氧化物質及維生素C、E,都有助於抑制亞硝酸鹽在胃中和胺類合成為亞硝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雪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