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章出處:心光網 / 心光網編輯部


人都怕「被忽視」,漠視形同忽略他的存在。而父母親不經意的漠視孩子的感受,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最可怕的懲罰。


某天接到一通求助電話,希望我能夠幫助一個讀小四並有自閉傾向的男童。該童之雙親離婚,現在與再娶的父親與新媽媽同住,據說男童終日不語,只會撕著衛生紙,因此家人斷定孩子得自閉症。


當我見到這位濃眉大眼的小男孩,就覺得他十分令人喜愛。特別在與他對話時,一問一答間顯現了孩子的機伶與聰明的反應,一點兒也不像電話裡的敘述。


在公司任職主管的爸爸,再婚之前是將孩子送至爺爺奶奶處同住。為了解這位被家人判定自閉症的小孩,究竟受到雙親失婚的影響有多深,我請父親敘述與前妻失和的原因。


「我的前妻沒有上班,我以為她會認真在家帶小孩。誰知道後來迷上電動玩具,連三餐飯都不煮了。家裡永遠是亂七八糟的,也不整理。」聽起來抱怨挺多的。


「你下班後都忙些什麼?」我問這年輕爸爸。


「我公司業務很忙,因為公司有升遷機會,所以下了班又到大學進修讀夜間部。」


「所以和孩子也沒有時間相處,教育孩子的責任全部落在媽媽身上。」我替他整理沒有說出來的話。


「怎麼認識現在的太太?」我又問。


「我是汽車公司的主管,她到公司買車,由我負責介紹。」感覺事情開始有了明朗跡象,我繼續聽他解釋。


「因為業務關係常常接觸,得知她也是離婚。常看她帶著女兒,兩人感情不錯的樣子,很欣賞也羨慕會帶孩子的媽媽。」


「你的意思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有一個像她一樣的媽媽?」


「當然。」這麼簡單的回答,明顯受傳統觀點的影響,認為教養孩子只是媽媽的責任。


「因為我和現在的太太很談得來,所以常約會見面。」上班、進修、約會。難怪沒時間陪伴孩子。


「她很同情我和孩子,所以偶爾會陪我的孩子一起吃飯。」


「後來呢?」我看到他有些尷尬的表情,不想繼續陳述。


「後來我們同居了,當時我還沒有離婚。」


我對於小男孩的行為表現,已能大致理解。我運用同理心的技巧,與這孩子對話後獲得以下結論。


孩子已經失去親生母親,而唯一最親近的父親,又被陌生阿姨給搶走。父親對孩子又常失去耐心,自然把每一次父親所發的脾氣,當成一次次父愛被陌生阿姨剝奪了,因此以沉默表示抗議。當話題說到爺爺奶奶,孩子那一雙大眼忽然間成了潰堤的水庫,顯然老人家十分疼愛孫子。男童抱著我哭著說:「我好想阿公、阿婆!」我問孩子的父親,再娶之事可曾與孩子討論過。答案是沒有。


現在的社會結構,隱藏了多元化的兩性關係。在雙方都有「前婚生子」的婚姻重組後,如何讓雙方孩子都能保有原生父母的愛與安全感,是重要的人生課題。成熟的父母應該理解,家庭是用來保護孩子的,當人生有了新的抉擇,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心理感受。


人都怕「被忽視」,漠視形同忽略他的存在。而父母親不經意的漠視孩子的感受,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最可怕的懲罰。因此要以誠懇的態度告訴孩子,雖然父母親會另組家庭,但絕對不會拋棄他。最理想的做法是,為家庭的任何新進成員舉辦多次聚會,利用輕鬆的氣氛彼此認識、溝通,讓他們有被重視之感並有心理準備。


詩人泰戈爾談到愛在哪裡,他說:「愛就是在當孩子找到媽媽時,含著淚水的歡笑聲中。」換言之,被愛滿足的人,才能擁有充滿力量的生命。不論是父親或母親,請把愛還給孩子。用愛的力量協助他們的未來,才能讓孩子懂得如何追求快樂人生。



教養小撇步


父母親不經意的漠視孩子的感受,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最可怕的懲罰。


被愛滿足的人,才能擁有充滿力量的生命。


本文作者/李翊菱


摘自<做到的爸媽請舉手>


寶瓶文化出版社發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雪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