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說這世上沒有差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自然這個對老師的要求是極高的,同理,每個孩子只要不是疾病方面的原因,生來就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問題的出現其實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沒有正確的引導和關注。


  對於具有恐懼、焦慮、偏執違拗、拒絕入托、厭學的孩子,良好的陪伴藝術會使這些有了心理問題孩子的狀況大有改觀,那麼,父母的陪伴藝術究竟是什麼樣的呢?現在就來介紹一下我們推薦的四種方式:改善交流、遊戲陪伴、行為引導、故事暗示。


  改善交流,它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父母比較堅定地懷著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願望,及時覺察、關懷自己突然出現的情緒,在和孩子的交往中,把孩子當做自己的一面鏡子,當即識別和分析自身情緒反應中可能蘊含的心理問題。只有這樣,父母的意志才不會變成自己情緒的奴隸,父母能夠駕馭自己的壞情緒的,重新獲得理性,父愛、母愛才能真正投向孩子的身上。這很關鍵,很多父母從各種心理學書籍、講座裡獲得了大量的知識,但就是實際當中用不上,原因就在於根本問題沒去解決。有了上面的前提條件,父母就可以掌握和運用我們下面講解的改善交流的三個技術:情緒呈現技術;獨立意志技術;心理支持技術。


  情緒呈現技術就是要讓孩子的情緒得以合理的呈現。分為兩個步驟:關注接納和支持呈現。上一集裡我們說了幾種少年兒童典型的心理問題表現,不管是兒童恐懼、還是偏執任性、新環境焦慮、還是厭學,都會反映在一些具體的事件中,或者是同伴關係中的不適應、師生關係中的不適應、群體不適應、環境不適應、學習不適應,或者是一些創傷性事件,每當孩子遇到事情或者遭受挫折的時候,來到父母面前,或者哭訴,或者沮喪,或者氣憤,或者焦急​​,父母在這個時候很容易做出不恰當的反應:


  第一種反應可能是忽視、敷衍,你還在忙著自己的事兒,或者腦袋裡想著其他的問題,不管嘴裡怎麼說,孩子肯定能感覺到你拒絕和他交流,他就會變得心灰意冷。


  第二種反映可能你立刻給予過度的安慰,那種嬌寵式的安慰,恨不得立即把他揣到自己溫暖的懷裡。不但問題並不會因此而解決,孩子的心理力量還會被這種方式抽取掉,他不會成長,反而會退行。


  第三種假豁達,“沒什麼嘛!”“咱大方一點!”,孩子會感到很彆扭,因為他不但沒得到支持,反而得到的實質是一種否定,不被理解,撞上一面軟牆。


  第四種,大道理,你立即給他講一番充滿智慧的哲理,用一件很好的東西去把孩子的腦袋攪渾。


  第五種,餿主意。就是立刻給出具體建議或者要求。你給他出的主意再高明也是餿的,因為孩子在那個時候不可能吸收並真正轉化成自己的行為方式,行動必須有心理力量基礎才能付諸實際。


  那麼什麼方式是正確的呢?首先要關注,注視著他,全神貫注地聽,然後是接納,表現出你能聽懂,也能理解,如果這時候孩子表現得非常傷心,一個撫摸或者擁抱也是接納。接納本身其實就是一種最實在的安慰,它給了孩子最基礎的支持。接著就是等待並支持孩子把自己的感受和情緒宣洩呈現出來,如果孩子的情緒自己呈現有困難,父母也可以用一種詢證的方式支持孩子表達出來(“看起來你很失望”,“你覺得很不公平”“這有點讓人心寒”這樣的帶有試探性歸納的語言)。情緒呈現之後,孩子就有條件獲得獨立意志。



接下來第二項技術:獨立意志。在剛才講的情緒呈現之後,孩子會釋放出一種力量,就是探索問題解決的力量,因為這時候壞情緒的牽制和乾擾因素降低了,孩子也從接納中獲得了安全感,俗話說有了依仗,於是他自然會把釋放出來的心理力量用在解決問題上面。父母要把依照自己的意志解決問題的權力還給孩子,並且尊重孩子自己給自己出主意的設想過程、行動過程、和處理結果。儘管他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往往很幼稚,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但是那是他寶貴的自我經驗,孩子就需要犯很多錯誤,經歷很多不完美。如果父母做到了交還權力,就會驚喜地發現,他的方式和結果絕不會一成不變,孩子解決問題的方式越來越成熟,結果越來越理想,甚至有時候會反倒給你上一課。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夠順利地接受自己的權力,也有的孩子表現出一種過度依賴,“我該怎麼辦?”“我不會解決”“我想不出來辦法”,這時候就需要父母鼓勵孩子積極獨立地思考,訓練他獨立意志的能力。用一種信任的態度告訴他,“我相信你”,“辦法就在你聰明的腦袋裡”,或者是一種提示“上一次你遇到了那個問題,我覺得你做得很棒”。這就是獨立意志技術,歸納起來就是:交還權力、全程尊重、鼓勵思考。


  改善交流的第三項技術,積極支持技術。要求父母做到兩點:消滅魔咒,真誠欣賞。孩子最怕家長嘮嘮叨叨,那種嘮叨瀰漫在整個空氣中,讓人頭昏腦脹、無處藏身。所謂嘮叨,就是抱怨加上囉嗦,是一種效力最弱、副作用最大的交流方式,因為它最大的功能就是激發壞情緒,即使嘮叨達到了目的,孩子也是本著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原則,為了逃避傷害被迫去做事,結果能好嗎?同時,嘮叨是一把“老刀”,走進孩子的心靈是需要被邀請的,孩子經常會向父母發出這樣的邀請,這需要父母能及時讀懂孩子的“請柬”,不被邀請就強行進入就是入侵,對孩子來說,有時候就像一隻牡蠣被刀子撬開一樣難受。不嘮叨,一是要言語練達明快,二是要盡量減少指責性的語言,直接說出當前的情況,比如房間很亂,你可以說:“我看見客廳裡屍橫遍野,立刻打掃戰場! ”,這多好!還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我很擔心你寫不完作業,沒法和我一起去遊樂場了”,即便你非常生氣,也不要憤怒地羅列一堆孩子的錯誤進行批判,那叫洩憤,但是完全可以表達呈現自己的憤怒,“我氣得馬上就要爆炸了,還有五秒鐘爆炸,一、二、三!”。但是嘮叨還不是最具殺傷力的,最可怕的是父母的魔咒。有些家長是天生的預言家,最擅長給出壞的預言,“你考試肯定不能及格”,“你早晚摔得頭破血流”,有時候自己親自證明自己的預言“你今天晚上肯定挨打! ”。結果是預言經常靈驗,越是靈驗結果越壞,結果越壞,後面的預言準確度越高,最後,父母的預言變成了附在孩子身上的魔咒!這個魔咒必須由父母自己親自破除。反過來,富有建設性的、解決孩子問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真誠欣賞,父母要有意識地強化自己發現孩子長處和閃光點的能力,並且真誠而不矯作地表達出對孩子的欣賞,這種表達一定要用事實陳述的客觀方式呈現,而不是直接戴高帽。這在前幾集就說明過。這對孩子成長是最有利的,一是孩子得到了鼓舞,獲得了正面力量支持,發現了自己的價值,強化了自己的長處,二是孩子會跟著內化父母的這種積極的待人處世態度。


  改善交流方式不僅僅有益於親子關係,上面說的這些交流的觀念和方式也完全可以並且應當在社會關係中發揮效能。不光是對孩子,如果在對朋友、對同事的溝通交流中也秉承這種理念的話,你就會成為朋友和同事心中最受信賴的人。


解決孩子心理問題的第二種藝術:遊戲陪伴。遊戲是兒童最主要的活動方式,遊戲像天使一樣陪伴兒童,遊戲讓孩子宣洩情緒、陶冶性情、獲得知識、掌握技巧、領悟規則、擴展關係。對於兒童來說,他的認知、領悟力、抽象思維能力、內省力、自控力還沒有發展到很高的水平,所以,一旦出現了心理問題,很多心理治療技術難以發揮功效,遊戲就成為了一種兒童心理問題的最佳治療方式(尤其是10歲以下的兒童)。一般的父母並不是心理治療的專業人士,不能通過遊戲對孩子進行系統治療,但是,父母陪伴孩子做遊戲,往往發揮出比普通心理治療方式更好的作用。況且,兒童需要父母陪伴遊戲,父母應該滿足孩子的需求,而且應當用心投入到遊戲當中。適合父母和孩子一起玩兒的遊戲有很多,比如:角色扮演遊戲(過家家)、玩偶遊戲、手偶表演遊戲、黏土或者橡皮泥遊戲、繪畫遊戲等等,父母可以讓孩子選擇他現在喜歡的遊戲項目。父母怎樣和孩子做遊戲才能夠對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發揮效能呢?


  父母不是治療師,所以父母在孩子遊戲中的功能就不是結構性治療。父母的作用是:陪伴、鼓勵、客體呈現。他是一個忠實的遊戲參與者。父母在與兒童的遊戲過程中應該把握三個原則:


  第一,認真投入。和孩子平等地玩兒,共同協商建立遊戲規則,帶頭遵守遊戲規則。千萬不要動輒上綱上線,文以載道(你看,小熊只有認真學習,小松樹和小刺猬才喜歡他呀),這是自作聰明之舉;也不要刻意引導(小狐狸不怕大老虎,別躲起來!)這是家長主宰遊戲方向,把孩子推到了邊緣的從屬地位,父母反而應該鼓勵孩子構建遊戲方向;遊戲中更不要輕浮戲弄,以為和孩子遊戲就像老叟戲頑童,高高在上。父母只要呵護好孩子的遊戲熱情,就成功了一半。


  第二,關注情緒。父母在遊戲當中要關注並且試圖引起孩子的情緒表達。比如:“小松鼠在哪裡呀?”“藏在蘑菇底下”“它為什麼要躲起來呀?”“它怕被大灰狼捉走”,或者:“小男孩在幹什麼?”“他要把小貓咪綁起來”“之後呢?”“把小貓咪送到車裡,放在摩天輪的小屋裡”。父母通過這種方式給孩子創造了一個條件來借助遊戲中的角色來投射出自己內心的情緒。並且有一種機會脫離自己,從第三者的角度來認識和整合藏在自己心裡的這些情緒。父母發現孩子的情緒之後甚至不必有一點干涉,隨著遊戲持續多次做下去,會發現孩子在遊戲中的情緒會慢慢朝著好的方向轉變。其中道理相信大家會懂得。


  第三,啟發內省。父母在遊戲中通過鼓勵表達式的提問,啟發孩子呈現內心世界,將關注力從外界事物轉向內心,比如:“小狐狸是怎麼想的呢?”“小花鹿為什麼這麼傷心呢?”“怎樣能讓小花鹿心情好起來呢?”等等,這樣就為孩子的內省和領悟打開了一扇門。


  面對上集提到的恐懼焦慮、偏執暴躁、社交焦慮的孩子,在遊戲中宣洩、呈現、整合自己的情緒,會對症狀的改善有相當的幫助。除了 ​​這些,比如入托焦慮的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的幾個月裡,父母就可以經常和孩子玩一玩幼兒園遊戲,孩子、爸爸、媽媽輪換擔任小朋友、幼兒園同伴、幼兒園老師等等這些角色,讓孩子在內心裡消除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並且潛移默化地學到一些社會化的規則,這對那些可能會拒絕入託的孩子是十分有益的。


解決孩子心理問題的第三種藝術:行為引導。行為引導包括三項技術:第一是行為契約。面對孩子的問題和孩子一起商量解決問題的方式,讓孩子列舉出幾種辦法,然後和孩子一起逐一分析商討,去掉那些不切實際的和不符合其他規範的方案,雙方共同認可後,共同簽署一份家庭契約,並且有獎勵措施和罰則。這是行為治療中的一種方式,實踐中很有效果。第二是放鬆治療。讓孩子學會放鬆技術,這個技術在很多心理書籍中都有,網站上一搜索到處都是,大家可以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認真練習。學會了放鬆技術,整個一生在各種情況下都會受益。第三是先易後難。比如說對待入學焦慮的孩子,可以教給他使用放鬆技術對抗他的焦慮情緒,同時可以先上中午後的兩堂課,再接回來,或者先上他最喜歡的體育課或者美術課,等到這種課時安排下他的反應基本正常了,焦慮降下去了,再增加他第二喜歡的課程,這樣循序漸進,最後達到可以正常上學的狀態。


  解決孩子心理問題的第四種藝術:故事暗示。父母給孩子講故事對孩子心理成長的意義眾人皆知,我們在這裡就不再過多說明了。這裡我只強調故事改善心理問題的一個療效原理,就是擾動情緒鏈條中的一個環節。比如一個女孩兒總是反複檢查她的作業,5遍10遍地檢查,這就是無效情緒了,是一種強迫行為。她的父親有一天問她:“我看檢查三遍就足夠了,為什麼那麼不放心?”,女孩兒說:“萬一要是有錯誤呢?我得對我的作業負責!”,父親突然故意板起臉說:“我看你對我太不負責了!”,女孩兒一愣,這位父親說:“你每天看我一眼就管我叫爹,萬一我不是你爹呢!” ,女孩被逗得哈哈大笑。這就是擾動她的情緒鏈條,用無厘頭的嬉笑稀釋她的緊張焦慮。再比如說兒童恐懼,孩子怕鬼,它的情緒鏈條是:黑夜=鬼的時間——鬼有神秘恐怖的力量——人碰上鬼立即完蛋——人也害怕黑夜。我曾經給孩子講一個故事,大致是:一個人來到了鬼的國家很害怕,但他總是看不見一個鬼,後來發現鬼一見到人就嚇得躲起來,因為人只要吹一口氣兒,鬼就會變成一隻大肥羊。於是,人把自己裝成了鬼的模樣,走在半路真的遇上一隻鬼,鬼確認他不是人才敢和他結伴同行,半道上這個人向鬼吹了一口氣,鬼竟然變成一只懶羊羊,人捉住羊吃了一頓涮羊肉。晚上睡覺前講完了這個故事,孩子被逗得嘎嘎直笑,類似這樣的故事經常講,孩子對鬼的恐懼就會大大減少,因為情緒鏈條中的一個環節被破壞掉了。一個最有意思​​的例子就是《聊齋誌異》,經常看《聊齋誌異》的人不會害怕女鬼,也不怕狐狸精,因為整部《聊齋》講的都是遇到女鬼和狐狸精之後便交上了好運:除惡霸,中狀元,娶嬌妻、發大財,遇見鬼就是中了超級大樂透,誰還怕鬼呢?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幾種陪伴的藝術,希望大家在掌握了它們的原理之後,還能夠創造性地發展出其他的更好的交流方式。擁有了良好的陪伴藝術,愛就可以在家庭當中自由流動,父母愛的溫暖就可以直接照射到孩子的身上,而不是被耗竭在瑣事和衝突之中。就是在這樣的愛的流動和融合中,孩子重新獲得了希望的品質、意志品質、目的品質和勤奮品質,父母也獲益於美好的關係,從而能夠完成一個成人的人格成長任務,就是獲得了愛的品質、繁衍發展的品質和智慧賢達的品質。從關係角度來講,這不也是拜子女所賜嗎?


  現在,您了解了嗎,先要改變的是您,家長自己,而不是孩子,您的改變將促進孩子的改變,這就叫做共同成長。




 



 
 

 文章內容取自於網路

 

 侵權時請告之



<table style="WIDTH: 494px; HEIGHT: 600px" title=Pianu border=1 cellSpacing=0 borderColor=#ffcc00 cellPadding=15 background=http://pcdn1.rimg.tw/photos/2265691_7iqwt3e_l.jpg align=center>
<tbody>
<tr>
<td>
<table style="WIDTH: 494px; HEIGHT: 600px" title=Pianu border=1 cellSpacing=0 borderColor=#aaaaaa cellPadding=5 background=http://pcdn1.rimg.tw/photos/2756671_3li4e70_l.gif align=center>
<tbody>
<tr>
<td>
<table style="WIDTH: 494px; HEIGHT: 600px" title=Pianu border=1 cellSpacing=0 borderColor=#ffcc00 cellPadding=10 background=http://pcdn1.rimg.tw/photos/2265737_eohgfzx_l.jpg align=center>
<tbody>
<tr>
<td>
<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2 background=http://pcdn1.rimg.tw/photos/2090345_6ap8avk_l.jpg bgColor=#000000 align=center>
<tbody>
<tr>
<td>
<div align=center>
<div style="FILTER: Alpha(opacity=100,style=0); WIDTH: 494px; BACKGROUND: url(http://pcdn1.rimg.tw/photos/2354831_u3rntpu_l.jpg?20107); HEIGHT: 600px"><font color=#006699><embed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idth=494 src=http://6.mms.blog.xuite.net/6/4/8/d/23986147/blog_2061330/dv/52885468/52885468_5.swf allowscriptaccess="never" wmode="transparent"></embed> </font></div>
<div id=table1><embed style="POSITION: absolute; WIDTH: 494px; HEIGHT: 800px; TOP: 250px; LEFT: 100px"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idth=494 src=http://6.mms.blog.xuite.net/6/4/8/d/23986147/blog_2061330/dv/36922519/36922519_2.swf allowscriptaccess="never" wmode="transparent">
<div id=table1>&nbsp;</div>
<div>
<p style="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TEXT-INDENT: 0px; MARGIN: 15px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8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41,42,43);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font size=+0><font size=+0>我們都說這世上沒有差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自然這個對老師的要求是極高的,同理,每個孩子只要不是</font></font><a style="BORDER-BOTTOM: rgb(39,145,254) 0px solid; COLOR: rgb(0,102,153)" href="http://jbk.99.com.cn/" target=_blank><u style="BORDER-BOTTOM: rgb(39,145,254) 1px dashed; 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COLOR: rgb(51,51,51) !important; FONT-SIZE: 14px; PADDING-TOP: 2px"><font size=+0><font size=+0>疾病</font></font></u></a><font size=+0><font size=+0>方面的原因,生來就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問題的出現其實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沒有正確的引導和關注。</font></font></p>
<p style="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TEXT-INDENT: 0px; MARGIN: 15px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8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41,42,43);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font size=+0><font size=+0>  對於具有恐懼、焦慮、偏執違拗、拒絕入托、厭學的孩子,良好的陪伴藝術會使這些有了心理問題孩子的狀況大有改觀,那麼,父母的陪伴藝術究竟是什麼樣的呢?</font><font size=+0>現在就來介紹一下我們推薦的四種方式:改善交流、遊戲陪伴、行為引導、故事暗示。</font></font></p>
<p style="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TEXT-INDENT: 0px; MARGIN: 15px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8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41,42,43);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font size=+0><font size=+0>  改善交流,它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父母比較堅定地懷著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願望,及時覺察、關懷自己突然出現的情緒,在和孩子的交往中,把孩子當做自己的一面鏡子,當即識別和分析自身情緒反應中可能蘊含的心理問題。</font><font size=+0>只有這樣,父母的意志才不會變成自己情緒的奴隸,父母能夠駕馭自己的壞情緒的,重新獲得理性,父愛、母愛才能真正投向孩子的身上。</font><font size=+0>這很關鍵,很多父母從各種心理學書籍、講座裡獲得了大量的知識,但就是實際當中用不上,原因就在於根本問題沒去解決。</font><font size=+0>有了上面的前提條件,父母就可以掌握和運用我們下面講解的改善交流的三個技術:情緒呈現技術;獨立意志技術;心理支持技術。</font></font></p>
<p style="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TEXT-INDENT: 0px; MARGIN: 15px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8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41,42,43);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font size=+0><font size=+0>  情緒呈現技術就是要讓孩子的情緒得以合理的呈現。</font><font size=+0>分為兩個步驟:關注接納和支持呈現。</font><font size=+0>上一集裡我們說了幾種少年兒童典型的心理問題表現,不管是兒童恐懼、還是偏執任性、新環境焦慮、還是厭學,都會反映在一些具體的事件中,或者是同伴關係中的不適應、師生關係中的不適應、群體不適應、環境不適應、學習不適應,或者是一些創傷性事件,每當孩子遇到事情或者遭受挫折的時候,來到父母面前,或者哭訴,或者沮喪,或者氣憤,或者焦急​​,父母在這個時候很容易做出不恰當的反應:</font></font></p>
<p style="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TEXT-INDENT: 0px; MARGIN: 15px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8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41,42,43);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font size=+0><font size=+0>  第一種反應可能是忽視、敷衍,你還在忙著自己的事兒,或者腦袋裡想著其他的問題,不管嘴裡怎麼說,孩子肯定能感覺到你拒絕和他交流,他就會變得心灰意冷。</font></font></p>
<p style="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TEXT-INDENT: 0px; MARGIN: 15px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8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41,42,43);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font size=+0><font size=+0>  第二種反映可能你立刻給予過度的安慰,那種嬌寵式的安慰,恨不得立即把他揣到自己溫暖的懷裡。</font><font size=+0>不但問題並不會因此而解決,孩子的心理力量還會被這種方式抽取掉,他不會成長,反而會退行。</font></font></p>
<p style="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TEXT-INDENT: 0px; MARGIN: 15px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8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41,42,43);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font size=+0><font size=+0>  第三種假豁達,“沒什麼嘛!”“咱大方一點!”,孩子會感到很彆扭,因為他不但沒得到支持,反而得到的實質是一種否定,不被理解,撞上一面軟牆。</font></font></p>
<p style="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TEXT-INDENT: 0px; MARGIN: 15px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8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41,42,43);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font size=+0><font size=+0>  第四種,大道理,你立即給他講一番充滿智慧的哲理,用一件很好的東西去把孩子的腦袋攪渾。</font></font></p>
<p style="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TEXT-INDENT: 0px; MARGIN: 15px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8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41,42,43);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font size=+0><font size=+0>  第五種,餿主意。</font><font size=+0>就是立刻給出具體建議或者要求。</font><font size=+0>你給他出的主意再高明也是餿的,因為孩子在那個時候不可能吸收並真正轉化成自己的行為方式,行動必須有心理力量基礎才能付諸實際。</font></font></p>
<p style="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TEXT-INDENT: 0px; MARGIN: 15px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8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41,42,43);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font size=+0><font size=+0>  那麼什麼方式是正確的呢?</font><font size=+0>首先要關注,注視著他,全神貫注地聽,然後是接納,表現出你能聽懂,也能理解,如果這時候孩子表現得非常傷心,一個撫摸或者擁抱也是接納。</font><font size=+0>接納本身其實就是一種最實在的安慰,它給了孩子最基礎的支持。</font><font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POSITION: relative; BACKGROUND-COLOR: rgb(201,215,241); box-shadow: rgb(153, 153, 170) 2px 2px 4px; -webkit-box-shadow: rgb(153, 153, 170) 2px 2px 4px" class=goog-text-highlight>接著就是等待並支持孩子把自己的感受和情緒宣洩呈現出來,如果孩子的情緒自己呈現有困難,父母也可以用一種詢證的方式支持孩子表達出來(“看起來你很失望”,“你覺得很不公平”“這有點讓人心寒”這樣的帶有試探性歸納的語言)。</font><font size=+0>情緒呈現之後,孩子就有條件獲得獨立意志。</font></font></p>
<font size=3>
<p style="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TEXT-INDENT: 0px; MARGIN: 15px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8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41,42,43);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font size=+0><font size=+0>接下來第二項技術:獨立意志。</font><font size=+0>在剛才講的情緒呈現之後,孩子會釋放出一種力量,就是探索問題解決的力量,因為這時候壞情緒的牽制和乾擾因素降低了,孩子也從接納中獲得了安全感,俗話說有了依仗,於是他自然會把釋放出來的心理力量用在解決問題上面。</font><font size=+0>父母要把依照自己的意志解決問題的權力還給孩子,並且尊重孩子自己給自己出主意的設想過程、行動過程、和處理結果。</font><font size=+0>儘管他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往往很幼稚,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但是那是他寶貴的自我經驗,孩子就需要犯很多錯誤,經歷很多不完美。</font><font size=+0>如果父母做到了交還權力,就會驚喜地發現,他的方式和結果絕不會一成不變,孩子解決問題的方式越來越成熟,結果越來越理想,甚至有時候會反倒給你上一課。</font><font size=+0>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夠順利地接受自己的權力,也有的孩子表現出一種過度依賴,“我該怎麼辦?”“我不會解決”“我想不出來辦法”,這時候就需要父母鼓勵孩子積極獨立地思考,訓練他獨立意志的能力。</font><font size=+0>用一種信任的態度告訴他,“我相信你”,“辦法就在你聰明的腦袋裡”,或者是一種提示“上一次你遇到了那個問題,我覺得你做得很棒”。</font><font size=+0>這就是獨立意志技術,歸納起來就是:交還權力、全程尊重、鼓勵思考。</font></font></p>
<p style="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TEXT-INDENT: 0px; MARGIN: 15px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8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41,42,43);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font size=+0><font size=+0>  改善交流的第三項技術,積極支持技術。</font><font size=+0>要求父母做到兩點:消滅魔咒,真誠欣賞。</font><font size=+0>孩子最怕家長嘮嘮叨叨,那種嘮叨瀰漫在整個空氣中,讓人頭昏腦脹、無處藏身。</font><font size=+0>所謂嘮叨,就是抱怨加上囉嗦,是一種效力最弱、副作用最大的交流方式,因為它最大的功能就是激發壞情緒,即使嘮叨達到了目的,孩子也是本著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原則,為了逃避傷害被迫去做事,結果能好嗎?</font><font size=+0>同時,嘮叨是一把“老刀”,走進孩子的心靈是需要被邀請的,孩子經常會向父母發出這樣的邀請,這需要父母能及時讀懂孩子的“請柬”,不被邀請就強行進入就是入侵,對孩子來說,有時候就像一隻牡蠣被刀子撬開一樣難受。</font><font size=+0>不嘮叨,一是要言語練達明快,二是要盡量減少指責性的語言,直接說出當前的情況,比如房間很亂,你可以說:“我看見客廳裡屍橫遍野,立刻打掃戰場! ”,這多好!</font><font size=+0>還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我很擔心你寫不完作業,沒法和我一起去遊樂場了”,即便你非常生氣,也不要憤怒地羅列一堆孩子的錯誤進行批判,那叫洩憤,但是完全可以表達呈現自己的憤怒,“我氣得馬上就要爆炸了,還有五秒鐘爆炸,一、二、三!”。</font><font size=+0>但是嘮叨還不是最具殺傷力的,最可怕的是父母的魔咒。</font><font size=+0>有些家長是天生的預言家,最擅長給出壞的預言,“你考試肯定不能及格”,“你早晚摔得頭破血流”,有時候自己親自證明自己的預言“你今天晚上肯定挨打! ”。</font><font size=+0>結果是預言經常靈驗,越是靈驗結果越壞,結果越壞,後面的預言準確度越高,最後,父母的預言變成了附在孩子身上的魔咒!</font><font size=+0>這個魔咒必須由父母自己親自破除。</font><font size=+0>反過來,富有建設性的、解決孩子問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真誠欣賞,父母要有意識地強化自己發現孩子長處和閃光點的能力,並且真誠而不矯作地表達出對孩子的欣賞,這種表達一定要用事實陳述的客觀方式呈現,而不是直接戴高帽。</font><font size=+0>這在前幾集就說明過。</font><font size=+0>這對孩子成長是最有利的,一是孩子得到了鼓舞,獲得了正面力量支持,發現了自己的價值,強化了自己的長處,二是孩子會跟著內化父母的這種積極的待人處世態度。</font></font></p>
<p style="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TEXT-INDENT: 0px; MARGIN: 15px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8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41,42,43);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font size=+0><font size=+0>  改善交流方式不僅僅有益於親子關係,上面說的這些交流的觀念和方式也完全可以並且應當在社會關係中發揮效能。</font><font size=+0>不光是對孩子,如果在對朋友、對同事的溝通交流中也秉承這種理念的話,你就會成為朋友和同事心中最受信賴的人。</font></font></p>
<p style="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TEXT-INDENT: 0px; MARGIN: 15px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8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41,42,43);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font size=+0><font size=+0>解決孩子心理問題的第二種藝術:遊戲陪伴。</font><font size=+0>遊戲是兒童最主要的活動方式,遊戲像天使一樣陪伴兒童,遊戲讓孩子宣洩情緒、陶冶性情、獲得知識、掌握技巧、領悟規則、擴展關係。</font><font size=+0>對於兒童來說,他的認知、領悟力、抽象思維能力、內省力、自控力還沒有發展到很高的水平,所以,一旦出現了心理問題,很多心理</font></font><a style="BORDER-BOTTOM: rgb(39,145,254) 0px solid; COLOR: rgb(0,102,153)" href="http://www.99.com.cn/kouqiang/kqky/75804.htm" target=_blank><u style="BORDER-BOTTOM: rgb(39,145,254) 1px dashed; 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COLOR: rgb(51,51,51) !important; FONT-SIZE: 14px; PADDING-TOP: 2px"><font size=+0><font size=+0>治療</font></font></u></a><font size=+0><font size=+0>技術難以發揮</font></font><a style="BORDER-BOTTOM: rgb(39,145,254) 0px solid; COLOR: rgb(0,102,153)" href="http://www.99.com.cn/special/zhongcaoyao.htm" target=_blank><u style="BORDER-BOTTOM: rgb(39,145,254) 1px dashed; 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COLOR: rgb(51,51,51) !important; FONT-SIZE: 14px; PADDING-TOP: 2px"><font size=+0><font size=+0>功效</font></font></u></a><font size=+0><font size=+0>,遊戲就成為了一種兒童心理問題的最佳</font></font><a style="BORDER-BOTTOM: rgb(39,145,254) 0px solid; COLOR: rgb(0,102,153)" href="http://www.99.com.cn/kouqiang/kqky/75804.htm" target=_blank><u style="BORDER-BOTTOM: rgb(39,145,254) 1px dashed; 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COLOR: rgb(51,51,51) !important; FONT-SIZE: 14px; PADDING-TOP: 2px"><font size=+0><font size=+0>治療</font></font></u></a><font size=+0><font size=+0>方式(尤其是10歲以下的兒童)。</font><font size=+0>一般的父母並不是心理</font></font><a style="BORDER-BOTTOM: rgb(39,145,254) 0px solid; COLOR: rgb(0,102,153)" href="http://www.99.com.cn/kouqiang/kqky/75804.htm" target=_blank><u style="BORDER-BOTTOM: rgb(39,145,254) 1px dashed; 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COLOR: rgb(51,51,51) !important; FONT-SIZE: 14px; PADDING-TOP: 2px"><font size=+0><font size=+0>治療</font></font></u></a><font size=+0><font size=+0>的專業人士,不能通過遊戲對孩子進行系統</font></font><a style="BORDER-BOTTOM: rgb(39,145,254) 0px solid; COLOR: rgb(0,102,153)" href="http://www.99.com.cn/kouqiang/kqky/75804.htm" target=_blank><u style="BORDER-BOTTOM: rgb(39,145,254) 1px dashed; 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COLOR: rgb(51,51,51) !important; FONT-SIZE: 14px; PADDING-TOP: 2px"><font size=+0><font size=+0>治療</font></font></u></a><font size=+0><font size=+0>,但是,父母陪伴孩子做遊戲,往往發揮出比普通心理</font></font><a style="BORDER-BOTTOM: rgb(39,145,254) 0px solid; COLOR: rgb(0,102,153)" href="http://www.99.com.cn/kouqiang/kqky/75804.htm" target=_blank><u style="BORDER-BOTTOM: rgb(39,145,254) 1px dashed; 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COLOR: rgb(51,51,51) !important; FONT-SIZE: 14px; PADDING-TOP: 2px"><font size=+0><font size=+0>治療</font></font></u></a><font size=+0><font size=+0>方式更好的作用。</font><font size=+0>況且,兒童需要父母陪伴遊戲,父母應該滿足孩子的需求,而且應當用心投入到遊戲當中。</font><font size=+0>適合父母和孩子一起玩兒的遊戲有很多,比如:角色扮演遊戲(過家家)、玩偶遊戲、手偶表演遊戲、黏土或者橡皮泥遊戲、繪畫遊戲等等,父母可以讓孩子選擇他現在喜歡的遊戲項目。</font><font size=+0>父母怎樣和孩子做遊戲才能夠對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發揮效能呢?</font></font></p>
<p style="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TEXT-INDENT: 0px; MARGIN: 15px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8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41,42,43);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font size=+0><font size=+0>  父母不是治療師,所以父母在孩子遊戲中的功能就不是結構性治療。</font><font size=+0>父母的作用是:陪伴、鼓勵、客體呈現。</font><font size=+0>他是一個忠實的遊戲參與者。</font><font size=+0>父母在與兒童的遊戲過程中應該把握三個原則:</font></font></p>
<p style="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TEXT-INDENT: 0px; MARGIN: 15px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8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41,42,43);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font size=+0><font size=+0>  第一,認真投入。</font><font size=+0>和孩子平等地玩兒,共同協商建立遊戲規則,帶頭遵守遊戲規則。</font><font size=+0>千萬不要動輒上綱上線,文以載道(你看,小熊只有認真學習,小松樹和小刺猬才喜歡他呀),這是自作聰明之舉;也不要刻意引導(小狐狸不怕大老虎,別躲起來!)這是家長主宰遊戲方向,把孩子推到了邊緣的從屬地位,父母反而應該鼓勵孩子構建遊戲方向;遊戲中更不要輕浮戲弄,以為和孩子遊戲就像老叟戲頑童,高高在上。</font><font size=+0>父母只要呵護好孩子的遊戲熱情,就成功了一半。</font></font></p>
<p style="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TEXT-INDENT: 0px; MARGIN: 15px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8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41,42,43);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font size=+0><font size=+0>  第二,關注情緒。</font><font size=+0>父母在遊戲當中要關注並且試圖引起孩子的情緒表達。</font><font size=+0>比如:“小松鼠在哪裡呀?”“藏在蘑菇底下”“它為什麼要躲起來呀?”“它怕被大灰狼捉走”,或者:“小</font></font><a style="BORDER-BOTTOM: rgb(39,145,254) 0px solid; COLOR: rgb(0,102,153)" href="http://ye.99.com.cn/yunqian/snsn/2011/1111/163035.html" target=_blank><u style="BORDER-BOTTOM: rgb(39,145,254) 1px dashed; 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COLOR: rgb(51,51,51) !important; FONT-SIZE: 14px; PADDING-TOP: 2px"><font size=+0><font size=+0>男孩</font></font></u></a><font size=+0><font size=+0>在幹什麼?”“他要把小貓咪綁起來”“之後呢?”“把小貓咪送到車裡,放在摩天輪的小屋裡”。</font><font size=+0>父母通過這種方式給孩子創造了一個條件來借助遊戲中的角色來投射出自己內心的情緒。</font><font size=+0>並且有一種機會脫離自己,從第三者的角度來認識和整合藏在自己心裡的這些情緒。</font><font size=+0>父母發現孩子的情緒之後甚至不必有一點干涉,隨著遊戲持續多次做下去,會發現孩子在遊戲中的情緒會慢慢朝著好的方向轉變。</font><font size=+0>其中道理相信大家會懂得。</font></font></p>
<p style="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TEXT-INDENT: 0px; MARGIN: 15px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8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41,42,43);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font size=+0><font size=+0>  第三,啟發內省。</font><font size=+0>父母在遊戲中通過鼓勵表達式的提問,啟發孩子呈現內心世界,將關注力從外界事物轉向內心,比如:“小狐狸是怎麼想的呢?”“小花鹿為什麼這麼傷心呢?”“怎樣能讓小花鹿心情好起來呢?”等等,這樣就為孩子的內省和領悟打開了一扇門。</font></font></p>
<p style="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TEXT-INDENT: 0px; MARGIN: 15px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8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41,42,43);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font size=+0><font size=+0>  面對上集提到的恐懼焦慮、偏執暴躁、社交焦慮的孩子,在遊戲中宣洩、呈現、整合自己的情緒,會對</font></font><a style="BORDER-BOTTOM: rgb(39,145,254) 0px solid; COLOR: rgb(0,102,153)" href="http://www.99.com.cn/stopic/2012022212/meidu.htm" target=_blank><u style="BORDER-BOTTOM: rgb(39,145,254) 1px dashed; 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COLOR: rgb(51,51,51) !important; FONT-SIZE: 14px; PADDING-TOP: 2px"><font size=+0><font size=+0>症狀</font></font></u></a><font size=+0><font size=+0>的改善有相當的幫助。</font><font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POSITION: relative; BACKGROUND-COLOR: rgb(201,215,241); box-shadow: rgb(153, 153, 170) 2px 2px 4px; -webkit-box-shadow: rgb(153, 153, 170) 2px 2px 4px" class=goog-text-highlight>除了 ​​這些,比如入托焦慮的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的幾個月裡,父母就可以經常和孩子玩一玩幼兒園遊戲,孩子、爸爸、媽媽輪換擔任小朋友、幼兒園同伴、幼兒園老師等等這些角色,讓孩子在內心裡消除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並且潛移默化地學到一些社會化的規則,這對那些可能會拒絕入託的孩子是十分有益的。</font></font></p>
<p style="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TEXT-INDENT: 0px; MARGIN: 15px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8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41,42,43);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font size=+0><font size=+0>解決孩子心理問題的第三種藝術:行為引導。</font><font size=+0>行為引導包括三項技術:第一是行為契約。</font><font size=+0>面對孩子的問題和孩子一起商量解決問題的方式,讓孩子列舉出幾種辦法,然後和孩子一起逐一分析商討,去掉那些不切實際的和不符合其他規範的方案,雙方共同認可後,共同簽署一份家庭契約,並且有獎勵措施和罰則。</font><font size=+0>這是行為治療中的一種方式,實踐中很有效果。</font><font size=+0>第二是放鬆治療。</font><font size=+0>讓孩子學會放鬆技術,這個技術在很多心理書籍中都有,網站上一搜索到處都是,大家可以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認真練習。</font><font size=+0>學會了放鬆技術,整個一生在各種情況下都會受益。</font><font size=+0>第三是先易後難。</font><font size=+0>比如說對待入學焦慮的孩子,可以教給他使用放鬆技術對抗他的焦慮情緒,同時可以先上中午後的兩堂課,再接回來,或者先上他最喜歡的體育課或者美術課,等到這種課時安排下他的反應基本正常了,焦慮降下去了,再增加他第二喜歡的課程,這樣循序漸進,最後達到可以正常上學的狀態。</font></font></p>
<p style="PADDING-BOTTOM: 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TEXT-INDENT: 0px; MARGIN: 15px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 14px/28px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41,42,43);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font size=+0><font size=+0>  解決孩子心理問題的第四種藝術:故事暗示。</font><font size=+0>父母給孩子講故事對孩子心理成長的意義眾人皆知,我們在這裡就不再過多說明了。</font><font size=+0>這裡我只強調故事改善心理問題的一個療效原理,就是擾動情緒鏈條中的一個環節。</font><font size=+0>比如一個女孩兒總是反複檢查她的作業,5遍10遍地檢查,這就是無效情緒了,是一種強迫行為。</font><font size=+0>她的父親有一天問她:“我看檢查三遍就足夠了,為什麼那麼不放心?”,女孩兒說:“萬一要是有錯誤呢?我得對我的作業負責!”,父親突然故意板起臉說:“我看你對我太不負責了!”,女孩兒一愣,這位父親說:“你每天看我一眼就管我叫爹,萬一我不是你爹呢!” ,女孩被逗得哈哈大笑。</font><font size=+0>這就是擾動她的情緒鏈條,用無厘頭的嬉笑稀釋她的緊張焦慮。</font><font size=+0>再比如說兒童恐懼,孩子怕鬼,它的情緒鏈條是:黑夜=鬼的時間——鬼有神秘恐怖的力量——人碰上鬼立即完蛋——人也害怕黑夜。</font><font size=+0>我曾經給孩子講一個故事,大致是:一個人來到了鬼的國家很害怕,但他總是看不見一個鬼,後來發現鬼一見到人就嚇得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雪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