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於孩子表現出的畏懼、退縮,家長不必過於擔心,而要應適當放手,讓孩子承擔一定的責任膽怯,是很正常的一種行為。孩子在這方面表現尤為明顯,其實這在成人中也很常見,只不過成人更善於掩飾罷了。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膽怯覺得不可理喻:孩子已經不小了,可一到人多的場合或見到陌生人時,便扭扭捏捏、拘謹、不自然,從不主動叫人……膽怯是兒童時期普遍存在的問題,膽怯個性的形成固然有一定的遺傳因素,但主要是由於後天不恰當的教育及周圍環境影響所造成的。



幫助膽怯的孩子勇敢站出來


孩子膽小父母影響


原因一:家長保護太多


家長對孩子保護太多是讓孩子膽小的主要原因。如今,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全家人呵護備至,無論是在生活細節中還是學習過程中,一些本該讓孩子自己解決的問題家長都會代勞。


這種情況在城市裡更加嚴重,家長會時常灌輸給孩子過分的「安全意識」,比如「絕對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外面太危險」,甚至有些家長用恐嚇的語氣來教育孩子,這些意識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便會讓孩子覺得只有在家裡、在父母身邊才是安全的,其餘地方都不安全。因此當孩子離開了家,便會出現害怕、退縮等表現。


原因二:看不到孩子「優點」


對於孩子的畏縮行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說話聲音太小等,父母要盡量克制自己的感情,不做太強烈地反應,而應善於發現並強化孩子身上的「優點」,避免拿別人的標準來判斷自己的孩子。最膽小怯弱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也許在父母看來這微不足道,但做父母的,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優點」,給予必要的乃至誇張的表揚、鼓勵。


但現實中不少家長不但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勇敢漠不關心,而且經常拿別的孩子來比較,「你這算什麼,誰誰比你本事大多了」,「誰在演講比賽中拿了大獎,你連講台都不敢上」……這些話語嚴重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越加自卑膽怯。因此,家長對於膽小的孩子必須堅持「多肯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的原則。


原因三:恐嚇孩子


在不正確的教育方式下,孩子對可能存在的危險過分擔憂,精神狀態持續緊張,久而久之,就會變得膽怯和退縮。巨大的響聲、突然從高處落下等,都會引起嬰兒的懼怕,此時孩子會本能地撲向母親的懷抱以求保護。6-9個月的孩子對陌生人的突然接近產生恐懼。認知和想像進一步發展後,對黑暗、動物、雷電或登高臨下等感到恐懼,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有的家長自覺管不住孩子,一旦發現孩子害怕某件事物時,就像找到了約束孩子的法寶,甚至還添油加醋,動不動就用來嚇唬孩子,使其長期處於驚恐不安的情緒之中,孩子也就膽小了。


原因四:受母親影響


孩子經常跟家長生活在一起,家長的情緒和態度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家長所表現出來的恐懼和擔憂出同樣困擾著孩子,有的家長自己特別膽小、敏感,常常大驚小怪,小題大作,也會影響孩子。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要考慮孩子的年齡和心理承受能力,不要過分強調孩子不能理解的事情(如社會上的險惡和陰暗面),使孩子缺乏安全感。


為了避免孩子形成膽怯和退縮的個性,父母應從小注意教育方法,避免上述不良誘因,對孩子要愛而不溺,在教給他一些自我保護和安全知識的前提下,鼓勵他與同伴交往,積極參加各種遊戲活動,努力探索陌生的世界,培養他的勇敢精神和獨立意識。


若是發現孩子有膽怯心理,最好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給予糾正,要耐心引導,鼓勵他們參加集體活動,逐步改變膽小、怕生、退縮的性格。否則,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就會更加膽小怕事,使性格畸形發展,變得孤僻、多慮、抑鬱,嚴重者甚至會發展成病態人格。


要幫助孩子克服膽怯行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要順其自然,切勿操之過急


孩子膽怯的不良心理行為是隨著年齡增長,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逐漸發展而來的,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能克服,一定要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耐心引導。如孩子不敢自己去買東西,家長可先帶著孩子一同購物;告訴孩子購物的一般程序,下次再陪孩子去同一家商店,鼓勵要買多少等。開始時孩子可能不敢說話,家長可幫他開個頭,然後讓孩子接著往下說。幾次下來,孩子漸漸熟悉了這家商店後,家長就可以在遠處看著孩子自己去購買,以後再讓孩子單獨去其他商店。


2、不要當眾指責、羞辱孩子


這樣只會增加孩子的壓力和挫折感,使他更加膽怯和退縮。當孩子不肯叫人時,不要當著客人的面強迫他叫,也不要說「人都不會叫,是個啞巴」等責罵和羞辱的話,而應當等客人離去後再耐心教育和鼓勵孩子。


3、創造條件,擴大孩子的接觸範圍


家長應有意識地讓孩子廣泛接觸社會,引導孩子與其他人接觸,讓他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遊戲、購物、接待客人等活動中去。對不敢去找別人玩的孩子,可先帶他觀看別的小朋友遊戲,當他被別人的歡樂情緒感染時,請別的小朋友來邀請他,並鼓勵他積極參與。


4、放手磨煉孩子


要敢於放手讓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煉。有的家長總是把孩子當成小孩子,或怕其經不起摔打,動不動就說:「你不行」,「你還小」。家長的包辦代替會養成孩子膽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獨立精神和應變能力,一旦離開父母便神色慌張,不知所措。適度的挫折與磨難,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財富。家長千萬不要輕易地將之剝奪,而應該放手讓孩子自由玩耍。孩子尤其愛玩玩具、玩沙子,家長應努力不去干涉他怎麼玩。


5、樹立正面的榜樣


經常跟孩子說說英雄故事,或引導孩子看一些反映英雄人物的影視片,給孩子買一些這方面的書刊,讓故事中人物的英雄言行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給孩子列舉一些他的勇敢行為,如打了沒有哭,或僅哭了一小會兒,能大聲講話承認錯誤等等。


還應注重父親對男孩性格的影響。父親多和孩子說笑玩耍,注重多與孩子談論爸爸,讓父親的形象和行為清晰地保持在孩子的心目中。


6、多鼓勵寶寶與他人進行交往


在寶寶很小的時候,就引導他盡量習慣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可以經常帶他去串門,或者去公園,但家長要充滿愛心,使他有安全感。在生活中,鼓勵寶寶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多提供與小朋友交往、玩耍的機會。當寶寶一天天長大,要去面對令他困惑的新情境時,父母的鼓勵和支持會讓寶寶知道,一切都是有趣的,一切都是友好的,只需要讓寶寶拿出更多的好奇和勇氣來面對。當寶寶面對生人時,當寶寶主動結識小朋友時,要表揚他、誇獎他,讓他感到這是一件快樂的事。


7、用遊戲的方法培養寶寶的表現力


遊戲是孩子的天性,每個孩子都喜歡融入到遊戲的情境中。可以用遊戲的口吻鼓勵寶寶在家裡進行各種表演。首先讓寶寶表演給父母看,這樣他不會感到羞怯。寶寶表演的節目可以是他喜歡和熟悉的任何題材,如一段兒歌、一首唐詩、一段舞蹈等。父母要加以表揚、鼓勵,增加寶寶的自信心。


進一步就可以佈置「場景,讓寶寶對「觀眾進行表演。這些「觀眾可以用洋娃娃、小熊、小狗坐在凳子上來代替,讓寶寶假想它們是真正的觀眾,自己正在舞台上單獨表演。當然這些觀眾裡面也包括父母。父母盡量要求寶寶認真地表演,以獲得「觀眾的掌聲。


每當寶寶表演完畢,父母就代表所有的「觀眾給寶寶鼓掌。寶寶可以與這些觀眾握握手,然後謝禮,閉幕,就像在真正的舞台上一樣。父母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得要像真的觀眾一樣。 最後,逐漸擴大觀眾的陣容,讓寶寶和其他小朋友輪流表演,時間長了,就會鍛煉出寶寶的表現力。表現力強的孩子是培養出來的。


8、正確對待寶寶的退縮行為


當發現寶寶有退縮行為時,不要拿他跟那些善交際的孩子比較,要體諒他的心情;不可由於心急而粗暴對待,這樣會使寶寶更加恐懼,更不敢與人接觸,尤其不能當著外人說「我這孩子就是膽小,要積極強化寶寶表現出的「優點」,鼓勵寶寶千方百計克服所遇到的困難;但也不能溺愛,以免寶寶從心理上更加依賴父母,而是要以親切的態度,誘導並鼓勵寶寶克服心理上的缺陷,去與周圍環境及人接觸。拓展寶寶表現力的方法很多,但千萬不要急於求成,否則會嚇著寶寶,使他又重新縮回到「殼裡去。


巧用方法幫助孩子勇敢走出膽怯:


1從小範圍活動開始


邀請一、兩個孩子到家裡來玩,在自己家裡寶寶會感到安全。可以玩有組織的遊戲,每個孩子都要輪到。家長要在旁邊,不要走遠,如果寶寶想靠在家長身上,就讓他靠。家長要安排,但不要給他壓力。 家長也可以利用寶寶的特殊興趣來鼓勵他參與活動,這樣可以消除寶寶的緊張不安。如果寶寶對畫畫有特殊的興趣,那麼家長就可以幫他邀請一些小朋友,在家裡或公園的草坪上畫畫,寶寶在這樣的小團體裡,就能有興致,而且十分自如地表現自己。久而久之,與人交往的願望逐漸加強起來。


2與小一些的寶寶玩耍


多和比自己孩子年齡小的寶寶一起玩,也是行之有效的良方。這樣可以給寶寶創造更多的自我表現和取得成功的機會,年齡小的孩子也有了「學習的榜樣。家長在此時應多給寶寶創造有利條件,表揚寶寶的每一個微小進步,時間長了,寶寶就會慢慢地解除心理障礙,日漸大膽甚至可能從容不迫地待人處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雪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