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購優格三大招
超巿裡琳琅滿目的優格,哪一種最好?
營養專家傳授你招數,《康健》為你作評比,讓你聰明買到好優格。
走進超市、便利商店,乳品專櫃又冒出好幾種新牌子優格和優酪乳,促銷海報寫著「特價2瓶99元」、「買一送一」,腦海裡浮現各家廠商廣告強調的「活菌」、「晶球」、「添加寡糖」……,令人眼花撩亂。
在目不暇給的產品裡,到底哪種優格(優酪乳)最健康?怎樣才能買到一瓶最適合自己的好優格?
《康健》從研究優酪乳加工的輔仁大學食品營養學系教授丘志威、成大醫院營養部主任彭巧珍所提供意見,整理出買優格的3大聰明招數:
1.活菌數至少每㏄含1000萬個以上
活性乳酸菌是優格產品對人體最獨特的生理功能。根據國家CNS標準規定,活菌的優酪乳必須每㏄含1,000萬個以上活性乳酸菌,而冷凍或是稀釋發酵乳則只需100萬個以上,活菌乳酸菌在常溫無法保存,所以必須冷藏。
至於滅菌或保久產品則沒有活菌,但仍可幫助消化,健胃整腸。
因此,先看活菌數,菌數愈多愈好。其次,買需冷藏於攝氏0~5度的優格產品,室溫保存的「保久型」優酪乳是已經過滅菌處理,不具活性乳酸菌的生理功效。
2.A、B、C菌,寡糖、晶球都有用
優格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業者都聲稱自己的菌種能不被胃酸的強酸殲滅而到達腸道發揮功能。真相如何?
丘志威指出,除了看優格產品的活菌數之外,還需要考慮乳酸菌能夠不被胃酸殺死,到達腸道發揮功效。現今市售優格所強調的A、B、C菌,都是取不同乳酸菌種名稱的字首為名,這3種菌是到目前為止,有較多研究證明它們有相當的比例能通過胃酸的考驗,到達大腸,減低有害菌數目,成為有益菌較多的腸道菌叢。
有個產品強調「龍根菌」,其實也是B菌(雙叉乳桿菌)的一種,所以只要是以A、B、C等3種菌為主的都是可以考慮購買的優格。
至於「晶球」優酪乳,是利用抗酸性成分包在乳酸菌外,讓更多乳酸菌能通過胃酸,到達腸道;「添加寡糖」則是為了提供活性乳酸菌養分,讓其在腸道中生長得更好,彭巧珍主任解釋。
3. 看營養標示
1.用蛋白質和SNF判別營養價值
優格產品約可從蛋白質和非乳脂肪固形物(Solid not-fat,SNF)推斷其營養價值。
彭巧珍說,蛋白質可反應優格被水分稀釋程度,數字高表示牛奶的比例高。
而非乳脂肪固形物是指牛奶在除去水分及脂肪後所得的成分,含量高,營養價值高,依據國家標準CNS3058發酵乳規定,「濃稠發酵乳的SNF應該在8%以上;非脂肪乳固形物在2%以上,8%以下者,皆為稀釋發酵乳」,凝態優格雖加入凝結劑,但仍適合用SNF來做比較。
2.台灣的原味優格還是有加糖
嗜吃優格的邱小姐喜歡選凝態原味優格,不喜歡喝液態優酪乳,因為「都太甜了」,事實上,為了配合台灣人不習慣天然優格的原始酸味,幾乎所有市售的優格產品都有加糖。
丘志威說,可以從包裝上標示的碳水化合物來判斷糖份的多寡,碳水化合物愈多,表示摻入的糖愈多。即使邱小姐愛吃的凝態原味優格,糖份不見得比液態或調味優酪乳少。
3.看熱量,低脂不等於低熱量
有的產品會標示低脂肪,但低脂可不見得是低熱量,因為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還是很高。例如某廠牌250cc.的「低脂」優酪乳有198卡熱量,脂肪含量0.6克,碳水化合物16.3克;另一廠牌「原味」優酪乳熱量為160卡,脂肪含量0.4克,碳水化合物11.5克,反而都更低,所以就算是標示低脂,還是得比較熱量的高低。
4.低脂原味和草莓口味的熱量一樣
低脂原味熱量比較低,這是絕大多數人的認知,事實不然,把相同廠牌、不同口味(例如原味低脂和草莓口味)的優酪乳比較,卻發現所標示的熱量都一樣,怎麼回事?
彭巧珍解釋說,所謂草莓或其他口味,都是食品添加劑的香料、色素,用量低,對營養成分的影響不大,但標榜低脂在脂肪及熱量應該較低才是,否則就有標示不實之嫌。
5. 依自身需求購買
除了活菌數和菌種會讓優格對生理功能的影響程度不同外,對於優格營養價值,丘志威和彭巧珍都認為,不同的人對優格的要求也不同,目前市售優格產品,糖份都不算低,因此熱量也不低,對於正在減肥的、怕熱量太高的、血脂肪高的、甚至一般成年男女都建議喝低脂肪優格產品。
6.抵制沒有營養標示的產品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自1998年開始,規定食品外包裝上應有熱量、蛋白質、脂肪、糖份或鈉含量等營養成分標示,好讓消費者購買時可以作為參考。因此,「沒有營養標示的產品,是業者不負責任的表示,消費者應該抵制不要購買,」輔大食品營養系教授丘志威說。
想喝一瓶營養價值高、不會發胖、還能吃得到活性乳酸菌健胃整腸、提升免疫力、甚至具有防癌功效的優格,看來還真需要評比。
聰明的消費者,在走進超市、便利商店之前,或者可以先參考《康健》為讀者蒐羅市面上多項優格產品(見表)的活菌數、營養標示上的熱量、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與非乳脂肪固形物(SNF)的含量,考量自己和家人的需求,找出一瓶最「fit」的優格產品。
(審稿專家:台大畜產系林慶文教授)
留言列表